为贯彻落实学校大学习大讨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工作目标,根据图书馆提升内涵建设,创建学习型团队的工作安排,深刻领会7月2日-3日学校“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论坛”精神要义,深度交流学习朱林生教授与李志义教授两场高质量报告的感悟与思考,7月7日上午,图书馆组织专题学习研讨会,科级以上管理干部带头分享学习体会,全体馆员围绕报告内容共同探讨如何将先进理念融入图书馆服务与建设,会议由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杨雪主持。
研讨会上,五位参会人员结合岗位职责,畅谈学习朱林生教授与李志义教授报告的深刻感悟。图书馆馆长周敏聚焦顶层设计,她表示:朱林生教授强调的“整改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资源、创设协同育人环境”,以及李志义教授“系统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路径”,这些理念为图书馆指明了方向。她强调,图书馆必须紧密对接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审核评估整改要求,立足全局,系统性审视并优化整合资源建设、空间布局与服务模式。核心是打破纸电资源、空间服务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壁垒,推动深度融合,构建能动态响应教学科研、支撑校企合作、全方位赋能师生成长的“智慧服务生态体系”,确保服务供给与学校育人目标同频共振。她指出,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图书馆在学校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文化建设中的工作:一是图书馆要将加强与学校各部门的沟通协作,深入了解各院系的学科发展规划和师生需求,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项目中,为师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助力学校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提升;二是持续优化图书馆空间布局和设施设备,打造舒适、便捷、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吸引更多师生走进图书馆,让图书馆成为学校质量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三是积极探索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图书馆党支部书记杨雪围绕两位专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深刻学习高校整改核心要义,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本导向,唯有以此整合师资、实践平台等资源,打破学科与校企壁垒,构建协同育人生态,才能让整改成为提升培养质量的契机,推动教育资源转化为育人实效,彰显以生为本的教育初心与改革智慧。李志义教授的报告,指出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涵盖教学、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动态闭环系统,其核心在于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确保高校能够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质量文化建设则是将质量意识融入学校的精神内核,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重视质量的文化氛围,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并表示作为图书馆书记,深刻认识到图书馆在高校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图书馆将积极对标学校整体质量目标,优化馆藏资源建设,建立科学的资源采购评估机制,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和师生需求,精准采购纸质图书和相关资源,提升资源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确保资源质量能够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要完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师生对图书馆资源、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信息资源部主任潘晓娟表示两场报告使其深刻认识到,质量保障体系与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完善体系标准流程,还是推进审核评估整改,都需立足长远、协同联动。作为图书馆馆员,今后将在工作中践行质量理念,助力完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好服务;图书文献部主任赵倩表示通过这两场报告会,使其深刻认识到高校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报告中提到质量文化的生成需要内生与外发机制结合,既要依靠外部评估和监督推动,更需高校内部主动构建责任意识与透明化管理体系。读者服务部主任李花维结合部门职责分享,深刻领悟质量保障体系精髓,表示未来工作将聚焦阅读推广精准化、活动组织协同化、新媒体管理规范化,切实将“以读者为中心”的质量理念落到实处。
全体馆员在认真听取五位参会人员的分享后,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表示,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自觉,立足岗位实际,强化质量意识,压实工作责任,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切实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共同推动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图书馆馆长周敏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深度与实效。她强调,朱林生教授关于“整改要围绕目标、整合资源、协同创新”的指导和李志义教授对“压实责任、完善体系、形成文化”的路径阐述,是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品质的根本遵循。她要求全馆人员持续深化“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学习论坛”的精神,全面对标检视现有工作,聚焦资源建设精准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技术支撑智能化、育人成效显性化等关键领域,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提升方案,并将质量意识内化为日常工作要求,共同塑造以读者满意为核心、的图书馆质量文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贡献坚实力量。
此次研讨会是图书馆积极响应学校部署、主动拥抱质量变革的关键一步。全馆上下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将论坛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高标准和更实举措,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育人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