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养为帆,驶向育人新蓝海 ——图书馆上半年养成工程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作者:潘晓娟发布时间:2025-07-09

在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中,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与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其育人功能的实现与馆员的师德师风、职业素养密不可分。养成工程“基本素养+专业素养”双维度构建的能力体系,为图书馆馆员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清晰的价值坐标。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图书馆在学校教师养成工程相关工作指导和要求下,积极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养成工程工作,各馆员认真将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学习融合在日常工作中。结合董事长“三结合五赋能”育人理念和图书馆“3456”服务育人体系的实践经验,从文献资源建设到读者服务创新,从空间管理到学科支持,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渗透着师德师风的内涵,也检验着职业素养的成色,经过上半年养成工程的实施与实践,图书馆围绕馆员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养成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图书馆服务团队,更好地服务师生、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图书馆养成工程推进过程中,图书馆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动员会,使全体馆员深刻认识到提高思想认识是推动工作落实、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所在。同时积极响应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号召,提升图书馆团队整体水平,根据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AI时代,制定2025年图书馆员工培训学习方案。并且通过每周组织全员参与专题培训、开展思想动员会议、进行行业案例研讨等形式,我们进一步强化了馆员 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的服务理念,明确了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阵地、学习支持平台的重要责任。全体工作人员深刻意识到,图书馆养成工程不仅是对场馆环境、设施设备的优化升级,更是构建高质量文化服务体系、助力读者成长成才的系统性工程。只有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才能将服务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素养投入到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工作中,为读者打造更优质、更贴心的学习与阅读环境。

二、开展工作

(一)筑牢基本素养根基,夯实育人服务的精神底色

1.以信念与爱岗锚定职业坐标

图书馆工作看似平凡,却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在纸质资源和数字文献资源建设中,馆员需以坚定的教育信念筛选优质馆藏,尤其是在构建特色专业数据库时,要立足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像图书馆特色数字数据库及专业图书匹配度建设那样,以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为师生搭建知识桥梁。日常服务中,面对读者重复的咨询需求,保持“爱岗”的热情尤为重要——无论是新生入馆教育中耐心讲解借阅规则,还是考研季为学生提供专属自习空间,每一次服务都是对“爱岗”精神的践行,正如克鲁普斯卡娅所言“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这份灵魂的内核正是对职业的深沉热爱。

2.以自律与责任守护服务底线

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馆员的重要职责,这一过程中“自律”与“责任”是缺一不可的素养。图书馆要求所有馆员干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要承担公共服务及公共区域管理职能,要求每日除过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外,还要在一楼开展读者咨询,读者导读,读者服务及各楼层公共区域巡查等工作,这种常态化工作背后,是对“责任”的坚守。曾有馆员在节假日或深夜接到读者文献需求,各部门数据支撑等,并第一时间响应解决,确保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学习之需,这正是“责任”素养在应急场景中的体现。而“自律”则体现在日常流程的规范执行上,如对数字资源供应商服务及图书供应商的服务效果的客观评价、对读者隐私数据的严格保护,每一个细节都需以职业操守为准则,不松懈、不敷衍,守住服务的“底线”。

3.以沟通与合作构建育人网络

图书馆服务不是“孤岛”,而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在开展“图书馆+学院+职能部室”联动阅读推广活动积极与各校党委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以及各二级学院联动听取读者服务需求,同时馆员需要与院系教师反复沟通专业需求,如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图书馆针对不同学科开展的“专业必读书目荐读”活动,正是通过持续沟通精准把握师生阅读偏好。而在“三学四季”服务模式中,从“助学”阶段的入馆教育到“创学”阶段的创业资源支持,各部门馆员需密切合作,才能形成全周期育人链条。曾有案例显示,流通部门与学科服务部门协作,为一位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提供“文献检索+格式规范+查重指导”的一站式服务,这种跨部门合作正是“合作”素养的生动实践,也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性与连贯性。

(二)锤炼专业素养能力,提升育人服务的品质能级

1.以务实与高效优化服务流程

 “务实”与“高效”是专业素养的基石,体现在对服务细节的持续优化中。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图书馆推行的“5分钟阅读圈”建设,将图书角嵌入学生公寓、餐厅,看似简单的空间拓展,背后是馆员对读者行为数据的务实分析,读者碎片化阅读需求旺盛,于是针对性调整资源布局,提升服务可达性。在数字资源服务中,在信息化中心的助力下开发“一站式检索平台”,将30余个数据库整合为统一入口,减少读者检索步骤,这正是“高效”理念的落地。日常工作中,馆员还需对借阅流程、咨询响应等环节进行周期性复盘,如每月分析读者等待时间、资源获取成功率等指标,以务实态度发现问题,用高效手段解决问题。

2.以创新与担当突破服务边界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创新”是图书馆服务升级的核心动力。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图书馆引入VR看馆、AI研学助手等技术,将传统借阅空间转化为智慧学习中心,这需要馆员主动学习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曾有馆员自主研发“学科服务智能推送系统”,根据师生科研方向自动推荐文献资源,这种创新实践正是“创新”素养的体现。而“担当”则体现在面对挑战性任务时的主动作为——当学校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时,全体馆员主动承担“三学四季”服务实践育人活动策划工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与学风建设活动,覆盖全校师生,在提升学风建设的同时,也突破了图书馆传统服务的边界。

3.以守规与表达筑牢学术诚信

在学科服务中,“守规”与“表达”是馆员必须坚守的专业底线。开展查收查引、论文查重、读者数据提取、读者数据分析等服务时,馆员需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如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图书馆依托“6+X”合作计划提供的科技查新服务,每一份报告都经过多重校验,确保数据准确无误,这是对“守规”素养的极致践行。而“表达”能力则体现在信息素养培训中——馆员需要将复杂的检索技巧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讲座、工作坊等形式传递给师生,曾有馆员为教师掌握数字资源使用方法,制作图文并茂的“傻瓜式”操作手册,这种精准表达背后是对读者需求的深度理解。

(三)在日常实践中淬炼素养,让师德师风融入服务肌理

管理干部养成工程中的“负面清单”时刻警醒馆员:职业“底线”不可越,“红线”“高压线”不可碰。在图书采购、数字资源采购、设备维护、项目建设等工作中,管理干部和馆员需保持廉洁自律,对供应商的服务评价坚持客观公正,不因私利影响资源质量。而在读者服务中,师德师风更体现在细微之处——当学生因论文查重不通过而焦虑时,馆员不仅提供技术指导,更给予情感支持,帮助其树立学术诚信意识;当读者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悉时,馆员耐心演示、反复讲解,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温度。

实践证明,无论是“3456”服务体系中“三段式”成长助力,还是“四季”主题活动中的文化浸润,馆员的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服务育人的成效。从清晨开馆前检查自习区桌椅摆放,到深夜后台维护数字资源;从策划一场阅读推广活动,到为一位师生提供个性化学科服务,每一个日常工作场景都是素养培养的课堂,每一次服务互动都是师德师风的试金石。

三、总结及展望:以素养为帆,驶向育人新蓝海

图书馆馆员的师德师风与职业素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化在每一本图书的分拣、每一次咨询的解答、每一个空间的设计中。管理干部养成工程提供的素养框架,为馆员指明了成长方向,而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图书馆的创新实践则证明:只有将信念与技术结合、责任与创新融合、沟通与专业整合,才能让图书馆从“知识仓库”真正转型为“育人枢纽”。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素养提升为抓手,在日常工作中锤炼“三全育人”的能力,让师德师风如春风化雨,浸润每一位读者的成长之路。